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于10月25日在上海临港中心正式开幕。本届论坛以“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Science in Future)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科学家,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以及20多位中国两院院士。
科学家的“问答墙”
在科学家们汇聚的会场,几面充满巧思的“问答墙”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墙上汇集了从公开渠道征集而来的各类问题,范围从生活情感现象延伸至宇宙级科学猜想。
这些提问展现了公众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也激发了科学家们跨学科的深入思考。
无意识的宇宙为何产生有意识的人类?
面对“无意识的宇宙为何能孕育出有意识的人类”这类宏大设问,2023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克里福德·布兰威恩回应道,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并由此联想到宇宙本身是否也可能拥有某种“自我意识”。

太阳突然熄灭后,人类能生存多久?
对于“如果太阳突然熄灭,以当前科技水平,人类能生存多久”的假设性难题,埃尼环境先进技术奖得主约根·卡罗给出了严谨而直白的分析。
他推断全球温度将急剧下降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人类将首要面临严寒的致命威胁。尽管存有石油、天然气等储备,但在完全的黑暗与严寒中,它们作用有限。他判断,人类的生存时间“最多两周”。

科研与生活如何平衡?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选择回答一个关乎科研工作者自身的问题——“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
他说科研需要全情投入与不懈努力,关键在于“充满热情”并“善于管理时间”,从而实现两者的兼顾。

这些问答不仅展现了科学家们的专业素养,更揭示了科学思维背后的人文关怀。
科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和研究,更是对人类处境的全方位思考——从宇宙的起源到人类的命运,再到个体科研工作者的生活平衡。
科学荣光:顶科协奖见证基础研究力量
今年的“生命科学或医学奖”由康奈尔大学的斯科特·埃默尔和犹他大学的韦斯·桑德奎斯特共同获得,两位生物化学家因在揭示受体膜蛋白转运与降解的核心细胞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而获此殊荣,将共享1000万元奖金。
他们的基础研究揭示了细胞内部的“垃圾清运与物流系统”——ESCRT通路,这项发现为艾滋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基于他们的研究,制药公司开发出来那卡帕韦,这是全球首款每剂可提供6个月保护的HIV预防新药,将艾滋病治疗从每日服药变为半年一次注射。
埃默尔教授表示:“我们最初只是对细胞如何管理其内部膜世界感到好奇。看到这种好奇心最终能帮助我们理解并对抗像HIV这样的可怕疾病,这是对基础科学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顶尖科学阵容
本届论坛汇聚了25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奖项得主,以及众多国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
受邀参加本届论坛的顶尖科学家中,共有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4位,以及在华工作的著名科学家丘成桐和姚期智。
12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将首次亮相论坛,为论坛注入新鲜力量,多位曾多次参与论坛的顶尖科学家将继续承担关键角色。
参会科学家们对此次论坛充满期待。
2022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帕斯卡尔·梅耶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顶科论坛,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
2021年图灵奖得主杰克·唐加拉则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影响其他科学家做进一步研究。
2023世界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卡洛琳·卢格则表示:“我两年前就来过,上次是以顶科协奖获奖者的身份来的,我很兴奋能再次回到这里。我最期待青年科学家的部分,他们能量满满。”
科学盛宴全面开启
本届论坛以 “1场主论坛+6场分论坛+10余场衍生活动” 的立体活动矩阵,聚焦宏观议题、深入专业领域、丰富交流形式,旨在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盛会。
论坛联合上海顶尖高校及实验室,设置了青年科学家大会、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物质科学大会、临港脑疾病大会、莫比乌斯夜话6场分论坛,将针对特定学科和交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连接世界与未来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自2018年落户上海临港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连接全球顶尖科学家的核心纽带。
本届论坛与上海的连接更为紧密。系列分论坛由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基金会携手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临港实验室等在沪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承办。
明日的颁奖礼将再度成为见证科学荣光的时刻。
全球“最强大脑”们的思想交锋,值得持续期待。
图文来源:看看新闻、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