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7日,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盛大举行。本届论坛以“卓越科学 创新致成”为主题,汇聚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顶尖科学家、青年才俊及各界代表,包括11位诺贝尔奖得主、4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和近百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共同探讨科学前沿、创新策源与人类未来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共同主办,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基金会等机构承办,展现了上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开放姿态与卓越追求。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
卓越科学:思想之源,创新之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 Schekman在致辞中深刻指出:“科学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享有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一观点呼应了论坛“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的使命。从量子物理到生命医学,从人工智能到材料科学,与会科学家们以跨学科的视野,展现了科学如何从“好奇心驱动”迈向“人类福祉导向”。
顶科协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 Schekman
顶科协奖:致敬卓越,激励未来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WLA Prize)颁奖典礼成为论坛亮点。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家Jon Kleinberg获“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其研究为算法伦理与社会公平提供了关键洞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eremy Nathans教授摘得“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他通过视觉遗传学揭示了生命奥秘,并强调“科学思维的无形价值”——这种思维方式能重塑社会认知,滋养人类文明。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颁给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讲席教授Jon Kleinberg
2024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颁给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眼科学讲席教授,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Jeremy Nathans
顶科协奖不仅是对科学成就的褒奖,更是对“扶持青年成长”使命的践行。两位获奖者深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中学,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点燃下一代科学家的热情。正如Nathans所言:“科学的未来属于年轻人,而我们的责任是为他们铺路。”
跨界共振:科学、产业与社会的多向奔赴
论坛首次设立“卓越案例研讨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近40位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共话基础科研与产业转化的协同创新,彰显科学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的巨大潜力。量子物理学家David Gross在演讲中展望:“科技周期的演进正重塑人类未来。”材料科学家薛其坤则预言:“量子科技与新材料的叠加突破,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
David Gross教授主旨演讲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影响成为焦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hristopher Pissarides警示:“AI时代必须避免加剧社会不平等。”这一思考与论坛“科技向善”的宗旨相呼应——科学不仅是工具,更应成为普惠人类的文明力量。
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主旨演讲
科学无界:语言、温度与使命
顶科论坛的官方语言是科学,但其内核是跨越国界的人文关怀。生命科学大会上,陈竺院士提出“科学是和平的语言”;青年科学家大会上,焦念志院士呼吁“以科学为纽带联结世界”。闭幕式上,科学家们以合唱《Hand In Hand》传递团结与快乐,诠释了科学共同体的精神底色。
女性科学家的声音同样熠熠生辉。“她”论坛上,学者们呼吁打破性别壁垒,释放“另一半智力”。沃尔夫奖得主Michael Berry的感慨发人深省:“科学的美妙在于问题永无止境。”而教育创新者郑泉水则直言:“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
七年之约:从临港到世界,从当下到未来
自2018年创办以来,顶科论坛已邀请260余位诺奖得主、850多位青年科学家参与,成为全球科学交流的高地。本届论坛首次开放公众参与,并联动北京、粤港澳大湾区,让科学精神辐射更广。正如闭幕辞所言:“远方将复述我们的脚步。”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而顶科论坛的意义在于汇聚探索者的智慧与勇气。从伽利略的马灯到薛其坤的量子材料,从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实验室到今日的AI伦理之争,人类始终在卓越科学的引领下破局前行。2024年的这场思想盛宴,不仅为上海镌刻下科创策源的印记,更向世界证明:唯有开放合作、创新致成,科学之光才能照亮人类共同命运的未来之路。